編者按:聚團隊之力,鑄非凡篇章!
他們日夜鏖戰、攻堅克難、高效協同、無縫銜接,他們在逆境中彼此鼓勵,用一個個里程碑式的突破打造屬于團隊的榮光!當一群創造者同頻共振,“成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材料科學公司”的共同夢想熠熠閃光。即日起,公眾號推出《聚眾力·向光行》專欄,一起走近中偉股份的卓越團隊。
作為中偉全球產業生態布局的重要一環,中偉欽州產業基地火法廠區擁有全球首條低冰鎳制備高冰鎳OESBF生產線。在這里,團隊成員用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創新攻關綜合回收工藝、深耕踐行精益管理模式,為公司構建垂直一體化產業體系筑牢根基。2024年,團隊憑借突破性的技術創新及對產線的持續改善提升,實現成本控制與經濟效益的雙向突破,榮獲中偉股份2024年度"優秀二級部門"稱號。
創新工藝將原料“吃干榨凈”
助力公司生產環節的零廢低碳可循環
在全球綠色化轉型浪潮的推動下,碳足跡追溯與資源循環利用率逐漸成為新能源企業在全球競爭中不可忽視的“準入標尺”。與傳統火法工藝不同的是,中偉全球首創的OESBF鎳冶煉工藝,堪稱綠色生產的行業標桿——該工藝不僅能實現廢氣和廢渣的回收利用,還可同時提煉原料中的稀貴金屬,達到吃干榨盡、充分利用的目的。
在OESBF工藝穩產達產且實現低碳運行的基礎上,中偉欽州火法廠區團隊經過反復試驗和優化,進一步提升了該工藝的技術優勢,逐步探索出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和規模化應用前景的“加分”項目——通過對“含鍺煙灰”中鍺元素的提煉,他們變廢為寶,為公司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基于OESBF的工藝優勢與欽州產業基地的區位優勢,廠區成為中偉全球各基地的“含鎳物料再利用中心”,2024年處理含鎳物料數萬噸;產線回收的富鈷冰鎳經二次提取鈷元素后用于公司能源金屬產品電解鈷的生產……全方位助力公司實現“零廢、低碳、可循環”生產。
刻在骨子里的精益
精打細算實現成本與效益雙突破
如今的火法廠區,生產排產、安全管理、質量管控等各個方面日趨成熟。然而,體系的成熟意味著管理帶來的邊際收益越來越少,每一份提升都需要成倍的投入,這讓廠區的精益管理面臨更艱巨的挑戰,不棄微末、精益求精方能久久為功。
“要時刻保持精益思維,每一個細小的改善都將體現在數據的改變上,比如最近我們發現通過梳理生產流程,優化空壓機的使用頻率,一天能省下兩百元電費,一個月就能節約六千元,那全年就是七萬二。”談起各項生產成本,火法廠區負責人饒玉涵輕車熟路,手指快速在計算器上敲打,各種“省錢小妙招”不斷涌現——精益求精已刻入火法廠區團隊每位成員的骨子里,精打細算已成為他們的工作習慣。
然而“省”并非終極目標,精益管理的最終成果還是要體現在效益的提升上。2024年,欽州火法廠區反復探索生產系統的產能極限,并同步開展硫化劑升級等專項整改工作,打造“低轉高+礦轉高+渣轉高”的高效生產模式,在完成全年生產目標的基礎上,單噸加工成本增效達到年度目標的132%。通過精益管理的節流與工藝創新的開源并舉,中偉欽州產業基地火法廠區在成本控制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技術創新和效率提升雙突破,不僅為廠區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增添了中偉在新能源材料行業的競爭力。
以責任為紐帶
打造中偉原料粗煉的“黃埔軍校”
“在建設團隊時,我經常和年輕人交流,鼓勵他們積極承擔責任,多學一點,多做一點”。在饒玉涵看來,一個優秀的團隊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和高效的管理,更需要凝聚人心、激發潛力的氛圍,每個人盡職盡責、主動作為,團隊戰斗力才能持續提升。
以廠區的“神經中樞”中控室為例,生產參數在這里匯總并通過中控員的操作控制整個產線,任何細微失誤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因此,培養一名合格的中控操作員,不僅是技術的傳承,更是責任意識的接力。在這方面,廠區通過“理論培訓+實戰指導+項目歷練”的立體培養模式,打造“責任共擔、經驗共享”的團隊氛圍,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快速成長為技術尖兵。
“責任”是中偉的核心價值觀之一,也是欽州火法廠區最為重要的團隊精神。通過責任感的驅動,團隊成員各司其職、主動擔當,擰成一股繩的同時,也在不斷追求進步。一些年輕的技術骨干甚至主動請纓,參與到海外基地的建設中,將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帶到更廣闊的舞臺。饒玉涵表示:“如今欽州火法廠區成為了公司原料粗煉的‘黃埔軍校’,大家在這里學習成長,再將成熟的經驗帶到海外,為公司的全球化發展做貢獻。”
中偉欽州基地火法廠區始終以“責任、創新、多元、共贏”為價值理念,用技術創新解鎖綠色發展密碼,憑借精益管理撬動效益增長,依靠責任文化凝聚奮進力量,助推中偉全球新能源產業生態奔流不止、循環不息。